用户点评:暂无人点评

大足石刻重庆景点

景点评分4.6/5分

开放时间今日08:30开放(16:00停止售票,17:00停止入园)

景点地址重庆市大足区宝顶镇大足石刻风景区

官方电话023-43785774,023-43722163,023-43729600

该景点所属地区游客推荐,旅途不再孤独

        大足石刻,是重庆市大足区境内以佛教题材为主的摩岩石刻(石窟)的总称,包括宝顶山、北山、南山、石门山、石篆山等处,在这里可欣赏到保存较好的唐、宋时期的石刻造像艺术。迄今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石刻多达75处,造像5万余尊。大足石刻造像始建于初唐,历经唐末、五代,兴盛于两宋,余绪绵延至明清,历时千余载,是中国石窟艺术史上的一座丰碑,也是世界石窟艺术中公元9世纪末至13世纪中叶间辉煌壮丽的一页。


       大足石刻植根于悠久的巴蜀文化沃土,在吸收、融化前期石窟艺术精华的基础上,推陈出新,极工穷变,开拓了石窟艺术的新天地。以鲜明的民族化、世俗化、生活化特色,成为具有中国风格的石窟艺术的典范。

      大足石刻是中国晚期石窟艺术的代表作品,与敦煌、云冈、龙门等石窟一起构成了一部完整的中国石窟艺术史。大足石刻从不同侧面展示了公元9世纪至13世纪中叶间,中国石窟艺术风格及民间宗教信仰的重大发展、变化,对中国石窟艺术的创新与发展有重要贡献,具有前期各代石窟不可替代的历史、艺术、科学和鉴赏价值。1999年12月1日,大足石刻作为文化遗产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《世界遗产名录》。


宝顶山与北山石刻较为集中

石刻群中,较为集中的是宝顶山石刻和北山石刻。宝顶山和北山石刻分别售票,也可以购买联票,两者相距十几公里。石刻群的其余的三个景点,地处比较偏僻或者还未对外开放。

宝顶山石刻

       宝顶山石窟位于大足城区东北15公里的宝顶山,以大、小佛湾为中心,由僧人赵智凤于南宋淳熙至淳祐年间(公元1174—1252年)主持开凿而成。大佛湾为一“U”字形山湾,造像崖面长约500米,高8—25米,造像刻于东、南、北三面崖壁上,通编为31号。


       宝顶山石窟造像表现出有异于中国前期石窟多方面的特点:第一,宝顶山石窟造像是中国罕见的大型佛教密宗石窟道场,把中国密教史往后延续了近四百年。第二,宝顶山石窟造像的表现形式在石窟艺术中独树一帜。大佛湾数千尊造像题材不重复,龛窟间既有教义上的内在联系,又有形式上的相互衔接,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,颇似一幅气势恢弘的历史长卷画。全部造像图文并茂,配刻经文大多与藏经有异,多为历代藏经未收入的藏外佛教石刻文献,对佛教典籍的研究具有重要学术价值。第三,造像注重阐述哲理,把佛教的基本教义与中国儒家的伦理、理学的心性及道教的学说融为一体,博采兼收,显示了中国宋代佛学思想的特色。第四,宝顶山石窟造像从内容到形式都堪称中国石窟艺术民族化、生活化的典范。对儒家孝道思想的尊崇,对世俗市井生活的渲染,使之成为具有浓郁中国传统文化特质的艺术宝库,标志着源于印度的石窟艺术至此完成了中国化的进程。第五,宝顶山石窟造像是石窟艺术的集大成之作,在诸多方面都有创造性的发展。它以能慑服人心为其创作原则,借以激发信众对佛法的虔诚信仰。并将科学原理融于艺术造型之中,其造像、装饰、布局、排水、采光、支撑、透视等,都十分注重形式美和意境美。


     此外,宝顶山石窟造像中尚存碑碣16通,题刻、游记、诗词44件,培修、装绚记49件。其中,刻于公元1174—1252年间的《唐柳本尊传》碑,以及公元1425年刘畋人撰写的《重开宝顶石碑记》等对研究宝顶山石窟史乃至中国密宗史都具有重大学术价值。